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重庆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却被用人单位争相“订购”,职教毕业生出现了“不愁销”的好局面。
记者近日了解到,重庆市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左右,不少职业学校的就业率连年达到100%,一些热门专业的职校毕业生供需比例高达1:10,以至出现用人单位提前半年进校“抢购”毕业生的场面。
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旅游学校校长鲍晓邨告诉记者,学校从1982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吃、穿、游、购”做文章,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的青睐。每年4月学校举办学生技能表演节时,学生就会被前来参加活动的企业“订购一空”。近几年来,学校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100%,一些高档饭店为了招到自己需要的毕业生,还需提前预订。
我国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创办的勉仁职业中学,一直为培养高素质农村建设者而努力。据学校校长谌英伟介绍,学校充分发挥紧靠西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利用西南农大的师资力量和试验场所,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学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不少毕业生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是重庆市社会力量办学的典范,也是我国第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学校。它的航空港管理专业今年只有42个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成都、云南、重庆三个机场的需求。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余恢毅告诉记者,现在,企业用人讲究实用,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职业学校都与用人单位建立了紧密联系,他们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基本实现了“以销定产”,还有不少学生在进校前就与用人单位签定了就业协议,学校只要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培养就行。此外,这几年政府部门也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如取消就业地域限制、设立社会劳动力集体户管理中心等,为职校毕业生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使他们能根据自身实际,找到满意的工作。
重庆5000多名职教毕业生户籍有了存放处
针对职教毕业生户籍长期无处存放的困境,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当地计委、公安局合作,建立了社会劳动力集体户管理中心,帮助职教毕业生管理户籍。这不仅为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还彻底解除了职教毕业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自2000年管理中心开门服务以来,共有5000多名职教毕业生落户于此。
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国生介绍,人事制度改革以后,大部分职校毕业生被单位聘用后,户口无处存放,要么积压在学校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沉重负担,或者退回毕业生原籍,制约人才合理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在主城区找到很好就业单位的职校毕业生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工作。这不但无法正常发挥职教毕业生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有效利用职业教育资源,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争取政府支持,创造性地设立了社会劳动力集体户管理中心,凡是在重庆市上过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在重庆市内找到工作后,不能把户口迁往用人单位的,凭职校毕业证书和用人单位的用人合同,都可以把户口挂在管理中心,解决了职教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管理中心还兼了不少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可以代管学生档案,帮助学生办理身份证、结婚证明、待业证、失业证等证明和手续,还可以帮助学生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事务。毕业生如果要换单位,可以直接到管理中心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不少职业学校校长告诉记者,“集体户管理中心不仅给职教毕业生工作、生活带来不少方便,有利于社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而且规范了城市流动人口户口管理,给职业学校和社会都减轻不少负担。”
|